女人的心是水做的,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,然而,也有靜寂如死時 ..



11/26/2010

《茱麗葉》(Juliet)





  「曾經有過心碎,才明白愛情苦澀滋味。
  三段時空、三個為情所困的茱麗葉。」

 
  坦白講,以上標語看來是陳腔濫調,讓人不禁感到--不知這是否又是個走起鬱卒路線都會文藝小品?這想必會有點吃不消,尤其是當我看到徐若瑄那楚楚可憐的眼神,當下在愛之、憐之時,卻對那種超出限度的悲情感到麻痺。



  但--那只是錯覺。我想太多了。

  表象終歸表象。





  三段式的故事,置於三個不同的時空,並且透過三位不同的導演各自表述。

  第一段故事:侯季然「該死的茱麗葉」,算是敘事節奏上最緩慢的故事。時空定位於七零年代,台灣正處於戒嚴時期,然而全片光線明亮,感受不出絲毫壓迫感,惟能感受到言論自由被箝制的影片元素,便是男主角欲出版的文章--那都是有關於批判政府、與威權對立的文字。想當然,沒有任何印刷廠願意幫男主角這個忙。然而,女主角身為一間印刷廠老闆的女兒,反倒不顧一切幫那男生偷偷印下那觸犯禁忌的著作(故事裡有兩個禁忌元素,一個是「被禁的書刊」,另外一個是「被禁的歌曲」)。這一切其來之因?都是為了「愛」。

  就如同「這一切都是為了愛」這麼簡單的敘述句,這段戀情從頭到尾,也似乎簡單過了頭。

  也許是要在短暫的時間裡,要用慢節奏的步調來敘述一個故事,很難交代出個所以然。徐若瑄最後對黃河說:「帶我走!」,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、那麼詭異,硬是要用個倒敘法來交代事情前委,也缺乏讓人有解決疑問的「滿足感」。總之,這也實在很難用一個深刻的道理來說服我,一個反應慢半拍的男生,能甘願帶愛慕自己的女生走(甚至對方還有行動上的不便),且這男生乍看下與那些只會拿著木吉他哄騙女生的兔崽子,實在是沒甚麼兩樣。

  因此,海角七號的梗,真的不適合隨便亂用。

  與莎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對照,《該死的茱麗葉》裡的男女主角亦是屬於不被外界輕易接納的組合(甚至引來排斥,如同女主角父親的心態)--四肢健全的大學生(被賦予期待)與有著肢體障礙的女主角。

  「他是大學生,而妳是個跛腳!」女主角的父親如是說。


  

  第二段故事:沈可尚「兩個的茱麗葉」,選擇了兩個相隔三十年的時空對照。李千娜飾演兩個年代有所距離的茱麗葉。



  影片一開始是一個為情傷而欲跳樓尋死的女子。馬祖的晴朗天空、不遠方的湛藍海面,與哀傷的面孔形成對比。

  當手機不再響起,她只能絕望的看著手機上當時甜蜜的合照。


  後來,父親曾對哭泣的她說:「下一個男人會更好。」老掉牙卻帶著逗趣共鳴的打氣語句,反倒使得愛情的脆弱與陷入戀情之人的癡愚,隨著這句話而明朗化。


  時光返回三十年前,茱莉是一個歌舞團女郎,她父親是該團的老闆。另一個與之打對檯的掌中劇團老闆的兒子,進而與茱莉相戀。

  (歌舞秀的華麗舞台乍看下跳脫了現實,若實若虛,儼然有種超現實的美感,搭配上歌舞秀本身具備的敬鬼神用意與閃亮亮台灣味,不消說,這意境很迷人)


  這又是一個不被接受的戀情。

  他們最後只能選擇在荒涼且盛傳靈異事件的瘋人院裡幽會。

  三十年前的茱莉就像是個綻放的野玫瑰,無視於禁忌與規範,就算現實很殘忍但她與之對抗,也甘願受苦。只可惜那個男生從年輕到老一直都是個小孬孬,茱莉無異是耽誤了自己的青春,浪費了自己的人生。

  沒有個會對自己講「下一個男人會更好」的好爸爸,果然有差。


  不同時空的茱莉選擇用同一個演員,這個手法我近期也在金馬影展《東風破》看到,在時空距離具備美感的前提下提升了層次感,也有「傳承」的意味(不過東風破導演麥婉欣未言明,她選擇同一個演員去詮釋不同年代的角色,是否有傳承意味,這部分只能留給觀眾解讀)。三十年前的「茱莉」就宛如現代茱莉的前身,現代茱莉的精神與心境,透過三十年前的茱莉呈現給觀眾。正當兩個茱莉同處於同一個空間的時候,就像在用鏡子對照彼此,巧妙相映。

 與莎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對照,《兩個茱麗葉》直接的擷取莎劇的仇家戲碼。李千娜的初次電影演出,成熟的演技讓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,金馬新人獎想必是個很好的開始。


  第三段故事:陳玉勳「還有一個茱麗葉」,是薑是老的辣的壓箱寶,也是最有力的壓軸。

  前兩段故事有著脫不了的憂傷氣息,第三段故事卻像打開驚喜包一般,足以讓哀愁的人瞬間哈哈大笑。
   
  雖然,影片開頭是一個失意的中年男子打算尋死...。


  經歷了二十八次的單戀失敗,「朱立業」覺得自己情路坎坷,活得實在是非常痛苦,不如趕快在自己過四十歲生日前夕趕快去死。這是他的說法。

  朱立業後來不小心被拍廣告的人看上,且就莫名其妙的參與一群怪怪中年男子的廣告拍攝工作。這巧妙的奇遇,竟也讓他遇到了自己的「羅密歐」。

  話又說回來,我是帶著毫無準備、對劇情甚無概念的前提下觀看此片,頓時驚覺原來康康飾演一個愛上梁赫群的Gay,竟有種想要向陳玉勳致敬的衝動(試問--誰不會?)!而且這組合被拍得雅俗共賞,即使真有恐同傾向,也儘管放手去看吧。

  雖然「還有一個茱麗葉」看起來也不過就是一群中年男子混在一起亂拍廣告,十分有惡搞的嫌疑(甚至這群中年男子還聚集了康康、梁赫群、白雲、馬國畢....),但這群諧星非常認真,搞笑得精準、有高度,就連李崗也說了:「白雲平常都會忘詞,每次都要用大字報,但這次他把整個台詞給背下來了!」

  李崗也曾在映後座談上提到康康這次的演出。李崗大概是這麼講的--「康康真的能演!你們可以看到,這些藝人,平常大多曝光於電視節目上,然而電視是壓榨人的工具,被消費完了就丟棄,觀眾看了以後也就不會記得了。」(抱歉我是個沒有做筆記的懶人,以上乃是憑我深刻印象而轉述)

  電視與電影的差別,因此而凸顯出來。即時性的傳播、市場流動、競爭與觀眾速食消費,是電視節目的生態,藝人上節目增加曝光率,也只是被消費的商品,尤其是諧星,製造節目的搞笑效果多半是衝收視率,被定位以後,在電視圈的生存法則如上。但是,電影卻不一樣,電影是能夠讓他們真正發揮才能的新天地。我總覺得電影有種「紀錄性」、「保值性」,就如電視機的產物很少能成為經典,但是電影卻可以。

  搞笑藝人拍電影,別有一番風趣。既然拍電影給予他們發揮表演潛能的機會,觀眾們也要多加支持國片。這是個老掉牙的呼籲,但還是不能不說,有一票支持者才會有更多且更好的產出。(喔以上不是李崗講的。以上是我自己的感想....)
  
  最後,與莎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對照,《還有一個茱麗葉》與莎劇幾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


上映日期:台灣 九十九年十二月三日
參展:2010金馬影展開幕片
2010東京影展 
2010釜山影展

絲摩格評價:
第一段 ★★★
第二段 ★★★★☆
第三段 ★★★★★
整體  ★★★★☆
 
(★:一顆星;☆:半顆星)

No comments: